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日本和美國之間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,美國明顯處于不利地位,1983 年美國商務部提出五個科技核心領域戰略,當時美國領先的領域只有其中兩個,分別是飛機制造和航空航天技術,而在半導體技術、光纖技術和智能機械技術領域日本全面領先,并且日本在1985年取代美國,成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芯片生產國,當時世界十大半導體廠商中日本就占了其中一半。
當時東芝是日本科技企業的領軍人物,類似現在華為在國內的地位,從1985年開始美國就用各種手段開始制裁打壓東芝和日本高新技術領域。
1987年6月眾議院通過東芝制裁法案,期間美國對相關公司的制裁方案包括:
1.1987年5月,美國軍方取消了一項從日本東芝機械公司購買導彈技術的協議。
2.1987年6月,美國國防部取消了原定從東芝進口的150億日元的計算機合同,而且決定禁止通過與東芝機械公司間的任何新的軍事合同。
3.1987年6月,美國參議院制裁東芝機械的條款加入貿易法案,同時對東芝集團的所有產品實施禁止向美出口2-5年的懲罰。
4.1987年8月,美國國防部空軍的電腦投標中極具競爭力的東芝電腦落選。
同時美國對日本其他相關領域制裁包括:
1.1985 年 6 月,SIA 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日本電子產品的傾銷提起了 301 條款起訴。
2.1987 年,美國政府以危害國家安全的名義,禁止日本富士通收購 Fairchild 計算機公司。
3.1987 年 4 月美國對日本 3.3 億美元存儲器加征 100%關稅。
4.1989 年 6 月,USTR 啟動對日本禁止政府采購外國衛星的調查。
5.1989 年 6 月,USTR 啟動調查日本在超級計算機政府采購方面的問題。
卑微的日本
我們都知道日本在政治上其實就是依附于美國的一個寄生國,美國是絕對的老大,小弟在老大面前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。
美國的這一系列操作一方面是為了牢牢控制技術制高點,直白的說就是這個世界上不許有美國之外的企業掌握最先進的技術,因為這點不符合美國的利益。另一方面是為了迫使日本共享現有的先進技術,說是共享其實就是強盜所為,強盜搶的是錢財,而美國搶的是日本的先進技術。
在迫于美國政府強大的壓力之下日本也只能乖乖妥協,在之后的1987 -1988年,美日兩國達成協議,協議大體內容是雙方共同開發新型戰斗機,并且美國有權得到日本所有相關技術,美國也因此名正言順的擁有了獲得日本先進技術的渠道。
個人觀點
我有時候想想日本也挺可憐的,一個政治上不能獨立的國家始終只能看別人臉色,誰讓美國的航母就停在自家邊上呢,但從另一方面想想日本也挺可怕的,如果不是美國長久以來的的打壓,可能很多日本企業早就做到世界第一了,如果沒有當年美國的各種制裁也許現在全球的芯片,計算機產業可能都會被日本壟斷。
美國絕對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國家,但凡和美國達成妥協的國家都沒什么好下場,幸好我們不是日本,我相信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歷史趨勢不可阻擋,同時也希望大家能認清差距自強不息,加油吧中國!